总有人想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指手画脚

作者:小小主编发布时间:2025-06-16 20:45:35阅读次数:0

图片

朱文强|文

万万没想到,爆火的“苏超”没有引来中国足协的“指导”,却遭到《北京日报》的指手画脚。

他们给“苏超”的火爆扣了好几顶不小的帽子:

饭圈化/过度娱乐化/空洞的狂欢

甚至丧失了中国足球的精神内涵

这实在有点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”了。

有人说,《北京日报》是官媒,他一向如此。

图片
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。

人民日报要闻版一篇《“整装”与“散装”》道出了“苏超”的精神内涵——“对抗式团结”,“散装”更像是幌子,“整装”才是里子。“聚是一团火,散是满天星”,这又何尝不是中国发展的生动写照。

新华社一篇《“苏超”爆火,“超”在扎根群众》更是一语点破要旨。

而央视更是以实际行动力挺“苏超”,他们宁可转播“苏超”都没有转播“国足世界杯外围赛”。

同样是官媒,做人的差距是不是有点太大了。

图片

“苏超”第四轮,我看了三场比赛。

南京VS淮安,26018人到场观赛,有对抗、有技战术,整场比赛激烈程度不亚于一场职业联赛。没有磨磨唧唧的后场倒脚,没有不知所措的全场散步,拿到球就是一个字——干。

南京队的32号跑到最后,一丝丝力气都没了,一个后卫球员被铲倒,没有“卧草”,爬起来就是进攻,淮安虽然整体实力稍逊南京,但他们主打一个防守反击,丢球后迅速扳平比分。

你能说他们业余?他们没有足球精神?

徐州vs镇江,30823人到场,即使是同期开战的中超赛场,也不过如此。最终徐州上演了精彩的补时绝杀。

最受瞩目的必须是无锡VS常州,这场被称为“倒数第一争夺赛”的关键战,一度让网络直播断线,赛前一曲《相亲相爱》爱意满满,曲终的那一刻,立即变成“友谊第十四”。

最终无锡2:0击败常州,暂时脱掉了“太湖三傻”的名头,而常州这次算彻彻底底地输掉了笔画。

赛后,常州球迷高喊着:“谢谢无锡,谢谢江阴。”无锡发布则以“锡”望“常”来,我们远不止球赛,诠释着两座城市的双向奔赴。

你能说他们没有足球精神?

据说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的老总,一度组建了木更工作室,希望记者们打破以往一板一眼的写稿风格,要勇于、善于把大众喜闻乐见的“梗”写到新闻里。

玩“梗”是这次“苏超”火爆出圈的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素,这非但不是“空洞的狂欢”,而恰恰因为有了这些“梗”,足球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被深度拉近了。

喜欢足球的,不喜欢足球的,都在这场全民狂欢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,这难道不是足球精神的内核?

图片

足球搭台,文旅场戏。

常州都被大家调侃得一个笔画都不剩了,常州人不依然笑迎天下客?你可以赢我的球,但你来了,我该送东西送东西,吃好、完好。

当常州输掉了最后一笔时,看台上的球迷依然大声喊着:“没有关系,你们只要拼,我们就永远支持你们。继续战斗!”

或许,比起职业联赛,“苏超”少了一点场上的火药味,少了场下的谩骂声,但民众的表达方式比起打一架,骂一句要来的更直接。

让对方破防却又不伤和气,何来“饭圈化”?

其实,“苏超”之所以火,就是抓了足球以外的那么一点点烟火气,它不仅仅是一场比赛,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。

让民众都参与进来,大家的声音、喜好都能用一种方式在赛场上体现出来。有人说比赛场地小,十三太保们挣着拿出几万人的奥体中心;有人去各大战区求飞机炫一下,扬州就真的让飞机飞了一次。

如此“娱乐化”,不仅没有过度,而且“玩”出了一片盛世祥和。

你能想象,江苏省长亲临“苏超”现场,一句讲话没有,就静静地与大家一起看球?

“苏超”让人民快乐,此时的中国足球更需要快乐。足球的魅力就在于此,它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,你不去管它,它就会好好的。

比起那些拿着高额工资,踢着假球的所谓专业的、职业的一群混球们,“苏超”才是最纯粹的足球。

奉劝《北京日报》的官老爷们,少管点老百姓的乐子吧。

当然,一句古语有云“: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;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。

也许他们根本不懂,谁才是那个“球”!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